多杰雄登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828|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路曲心直 [复制链接]

Rank: 6Rank: 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7 10:17:1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在一座寺中有一个小和尚,他从小就在这里出家了。每天清晨,他要去担水、扫地,做过早课后,要去寺后的市镇上购买寺中一天所需的日常用品。回来后,还要干一些杂活,晚上还要读经到深夜。就这样,在晨钟暮鼓中,十年过去了。

  有一天,小和尚稍有闲暇,便和其他小和尚在一起聊天,发现别人过得都很清闲,只有他一人整天在忙忙碌碌。他发现,虽然别的小和尚偶尔也会被分派下山购物,但他们去的是山前的市镇,路途平坦距离也近,买的东西也大多是些比较轻便的。而十年来方丈一直让他去寺后的市镇,要翻越两座山,道路崎岖难行,回来时肩上自然还要多了很重的物品。于是,小和尚带着诸多不解去找方丈,问:“为什么别人都比我自在呢?没有人强迫他们干活读经,而我却要干个不停呢?”方丈只是低吟了一声佛号,微笑不语。

  第二天中午,当小和尚扛着一袋小米从后山走来时,发现方丈正站在寺的后门旁等着他。方丈把他带到寺的前门,坐在那里闭目不语,小和尚不明所以,便侍立在一旁。日已偏西,前面山路上出现了几个小和尚的身影,当他们看到方丈时,一下愣住了。方丈睁开眼睛,问那几个小和尚:“我一大早让你们去买盐,路这么近,又这么平坦,怎么回来得这么晚呢?”

  几个小和尚面面相觑,说:“方丈,我们说说笑笑,看看风景,就到这个时候了。十年了,每天都是这样的啊!”

  方丈又问身旁侍立的小和尚:“寺后的市镇那么远,翻山越岭,山路崎岖,你又扛了那么重的东西,为什么回来得还要早一些呢?”小和尚说:“我每天在路上都想着早去早回,由于肩上的东西重,我才更小心去走,所以反而走得稳走得快。十年了,我已养成了习惯,心里只有目标,没有道路了!”

  方丈闻言大笑,说:“道路平坦了,心反而不在目标上了。只有在坎坷的路上行走,才能磨炼一个人的心志啊!”

  几个月后,寺里忽然严格考核众僧,从体力到毅力,从经书到悟性,面面俱到。小和尚由于有了十年的磨炼,所以在众僧中脱颖而出,被选拔出来去完成一项特殊的使命。这个当年的小和尚,就是后来著名的玄奘法师。在西去的途中,虽水阻山隔,艰险重重,他的心却一直闪耀着求法的坚毅之光。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沙发
发表于 2012-12-1 02:11:19 |只看该作者
是呀,玄奘法师也是中國著名古典小說《西游记》中心人物唐僧的原型。佛教界对《西遊記》这部书,有兩种截然不同的看法,近代禪宗高僧虚雲大師,指斥《西遊记》是道教徒写來诋毁佛教的作品;而也有人认为,《西遊记》其实隐謂地记录了修行的艰难历程,若不了解佛教文化,则写不出這部书來。

如果说《西游记》中描写了唐三藏取经共经历的九九八十一难,那么,似乎太轻薄了,玄奘法师孤征八百里沙海大漠,一日即不知要临遇百、千次生死,不过,据法师后撰写的《大唐西域记》载,鬼魅妖孽、孤魂野鬼倒确是幽灵般在沙漠旅途中不时出现,法师并无惊惧,仍在艰困中以定力悲心多为异类诵经超度,广结众生之缘。诸异类虽形貌凶恶为常人恐怖,而法师心怀大慈救拔,其时并无伤害之实。

现代人多以翻译家、学者、旅行家、外交家看来法师,无异只见叶不见花,法师最主要的身份是一位超绝完美的知识分子宗教家。他一生惊天动地的诸事业无不从斯出,又无不归于此。他一生的跋涉、修学、行持、弘法从不稍离于神圣的生命信仰。自印回唐不到10日即开始译经工作,至往生前27日才停止,二十几年如一日,壮哉!法师,他对每一件事业都投入置之死地而殉道的精神,每一件事业都为东土人民做到极至。法师高迹清风远拂千古,他一生的行持是汉民族精神炳耀的巅峰。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板凳
发表于 2012-12-2 16:11:10 |只看该作者
大脚板才识浅薄,我一直以为《西游记》的人物是虚构的,只把它当成故事一样。最近大脚板才发现原来玄奘大师真有其人,而且是中国佛教史里非常核心的人物!

网上的资料:
所译佛经,多用直译,笔法谨严,丰富了祖国古代文化,并为古印度佛教保存了珍贵典籍,世称“新译”。曾编译《成唯识论》,论证“我”(主体)、“法”不过是“识”的变现,都非真实存在,只有破除“我执”、“法执”,才能达到“成佛”境界。所撰又有《大唐西域记》,为研究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以及中亚等地古代历史地理之重要资料。

大脚板曾到那烂陀大学遗址一游,那里有记载玄奘大师曾到此研习佛法。有一间据说是玄奘大师的房间,内设有一个狭小的空间,转设为打坐的用途。在印度的许多佛教圣地都有记载玄奘大师的足迹。

顶礼玄奘大师,愿大脚板有你一般的毅力,努力将佛法发扬光大!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地板
发表于 2012-12-2 16:37:11 |只看该作者
玄奘对中国佛教之影响

    玄奘立志往印度求法,目的非常单纯,只是为求法而求法,不及其它。当时,中国佛教界没有人要他去求法,国家更不批准他出国,他甘愿作一位偷渡出境的国犯,不顾自己生命安危,经历重重困难,到印度留学。他这种坚苦卓绝、为法忘躯的精神,如果不是一个虔诚的宗教者,任何人也不敢冒险尝试的。他在印度十多年,不仅在佛法的造诣上有着极高的成就,而且对印度风俗民情、地理历史等了解深,也甚少人能及。至于他在印度获得的崇高荣誉和地位,更是中国一千三百多年来宗教留学史上之第一人。其所翻译经典之多,也是迄今为止中国翻译史上无与伦比的。
    玄奘大师译经75部1335卷,其中《瑜伽师地论》、《显扬圣教论》、《辩中边论》、《摄大乘论》、《百法明门论》、《唯识论》、《成唯识论》等,都是法相唯识的重要论著。《成唯识论》乃是当时印度的十位唯识学者,安慧、护法、亲胜、德慧、难陀、德慧、难化、净月、火辨、最胜子、智月所共述,乃唯识学的一个大结集。玄奘于此论名为翻译,实则由他消化后,总其全部学说精英撰写出来的。玄奘从印度回来译出法相诸论后,法相宗才在中国大行其道。
    法相属世亲的大乘有教,其经论可分为两类:一种是由法相而及法性,就是先说色法,再说心法;一种是由法性而及法相,就是先讲心法,再讲色法。所以法相宗又可分做两宗,前一种为法相宗,后一种就是唯识宗。玄奘在译经十九年中,造就了一群法相学者。窥基就是最得意的弟子,他继承师业,继续光大法相的门户,造成唯识论述记枢要,确立了唯识宗的基础。鸠摩罗什译出三论,为中国三论宗的初祖。三论为龙树的大乘空教,以“遮”的方法,言一切法自性皆无,破大小乘人之迷执于有。三论宗本来曾盛行一时的,但在唯识宗的影响下,未能加以发展,到宋时就并入天台宗而衰亡了。
    唯识宗在唐盛极一时,但到了宋代,研究的人便渐少。后来连诸论述也亡佚不少,更是近于绝学。唯识宗本与华严、天台合称为唐代的教下三家。到后期禅宗大盛,提倡不立文字,主张顿悟,正好荡除三家之障,所以便代三家而兴了。综观上述,中国的大乘佛教也和印度的一样发展。先是空宗,后为有宗。在有宗之中,法相宗占去一席很重要的地位,主要是由于玄奘的译经事业造成的。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5#
发表于 2012-12-2 17:04:19 |只看该作者
感谢楼主的分享!这个故事我也想当感同身受呢!上师对弟子们也有不同的方式和对策,有时候愚蠢的我会想上师怎么可以这样“偏心”,我们就做尽苦差,还要给人责难,他也从不帮口,心里感觉委屈死了。

不过一直以来我是喜欢接受困难的考验,因为我也理解这是成长得最快速的途径。这或许也像我们常说的:天将降大任于世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玄奘法师的上师得知这位小僧人未来能成就大事,于是自小便给他严厉的训练。 读了这篇文后,觉得当21世纪的玄奘法师也挺光荣的嘛。
请加我QQ: 1651152836
欢迎讨论众传承上师及大护法之事。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6#
发表于 2012-12-2 17:10:09 |只看该作者
其实,我发现,驾车走在曲折一点的小路,反而会格外留心。跑在高速大道的时候,我们经常放快速度地跑,结果也常出点事儿。这跟跑直路特别加速,跑在弯曲的道路上,反而会打醒十二分精神。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7#
发表于 2012-12-2 18:58:06 |只看该作者
“道路平坦了,心反而不在目标上了。只有在坎坷的路上行走,才能磨炼一个人的心志啊!”

读到在这句话时,我觉得学佛也一样,当我们的生活没有太大的障碍,满顺利,人生也很快乐,我们很难能体会到佛陀所说的苦,也因为如此心不在学佛法上,可是如果生活太艰苦,反而更能深深了解佛陀所说,在学佛时,心更能专注。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8#
发表于 2012-12-2 22:05:18 |只看该作者
凡事要刻苦耐劳,不要斤斤计较,我们就可以锻炼坚毅的恒心,完成大业。
学佛之人,更应舍身为人,日后方成大器,造福众生。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9#
发表于 2012-12-3 01:44:20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这篇文章来得正是时候。这阵子士气低落,身体也垮了,正需要这种激励性的文字。

这个故事里头,我认为有一点是十分重要的:不要跟别人比较,也不要去看别人做了什么,没做什么。每个人的天资不同、才能不同、所好不同、个性也不同,理所当然的,要完成的使命也不一样。

小和尚过去十年工作虽然辛苦,还不是一样过得好好的,心里也没有什么疑惑。直到他发现别人都过得清闲后,才有了疑问。有了疑问,才会有烦恼。烦恼一生,问题就来了。

其实原本就不是问题,根本就没有问题。但心念一动,这个“不是问题”,就成了“问题”。而这个“问题”,往往会导致那个“不是问题”变成了“问题”。让十年来都不难的任务,变成“难”了。

一切都源自“心”。若控制不了自己的心,就先不去“看”,去做就是了。自己一个人,简简单单,开开心心地做,搞不好还能边走边欣赏沿途的风景。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10#
发表于 2012-12-5 23:14:52 |只看该作者
壮士一去兮 发表于 2012-12-3 01:44
感谢分享,这篇文章来得正是时候。这阵子士气低落,身体也垮了,正需要这种激励性的文字。

这个故事里头, ...

壮士说得很好!有见地!

的确,每个人的修行路原本就不一样,需要经历的不一样,需要的方法也不一样。毕竟根器不一样嘛。这让我不得不想起,有上师和没有上师的分别,只要按照上师给自己的路去修就是了。

就像密勒日巴,为什么他拜马尔巴为师,师兄们也同样拜马尔巴为师,别人可以好好坐下来听闻上师讲法,唯独密勒日巴成天烧饭、看顾孩子和干粗活?马尔巴偏心吗?马尔巴不是个慈悲的上师吗?都不是,马尔巴一开始就知道密勒日巴有很好的资质,是与众不同的弟子,但是也面对很多的恶业和障碍,所以才会用与众不同的方式磨练他。

壮士说得好,一切由心造,烦恼都是子自己找的!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多杰雄登

GMT+8, 2024-11-22 23:56 , Processed in 0.030765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