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杰雄登

标题: 观音菩萨的谦卑——上师依止心 [打印本页]

作者: Olivia84    时间: 2012-7-15 23:18:19     标题: 观音菩萨的谦卑——上师依止心



上师依止心,不是藏传佛教骗人的把戏。很多人说藏传佛教中的上师依止心,是让人走向灭亡和腐败的东西。其实这完全错误!为什么呢?因为……

阿弥陀佛,是观音菩萨的上师。大家仔细看看观音菩萨的头顶,就能看到阿弥陀佛就安坐在观音菩萨的头顶上。
这证明了成了菩萨的观音菩萨,仍然将上师放在头顶上,意味尊重上师,谦卑地把上师放在头顶上。

将上师放在头顶上,也意味着放弃隐私权,彻底地臣服。

我们又做到多少呢?

作者: 林方    时间: 2012-7-16 02:59:55

赞叹!观世音菩萨纵使成了佛,祂依然将上师置放在头顶上。这是真正无我的表现。这跟炎黄子孙的价值很相似——饮水思源。其实上师依止心又何尝不跟饮水思源一样呢?忠诚于一个上师,才能精通某个功夫啊!
作者: joowon    时间: 2012-7-23 00:16:04

要完全听从上师的教诲,他不会引偏你,因为他是佛。你要百分之百地相信上师。如果你没有这种信念,皈依也没用。

想要在学佛路上有那么一点成绩,要从依止上师开始。要依止就要放下自我,放下以前所学的。很多人无法放下自己,更难放下以前所学的。更无法把上师视为无伪的慈悲地一心为你的证悟着想的菩萨,无法把上师是视为佛。

释迦牟尼再好,文殊菩萨再有智慧,我们都没有转世到他们那个时代,我们错过了。我们也没有足够的功德见到这些和气他的佛菩萨,所以也无法从他们那里学得快乐、证悟的学问。

唯有上师,化身为人,跟我们接近,甚至生活在一起,在生活中教导我们佛法,教导我们得到快乐的知识。所以上师比佛菩萨还慈悲。

很多人放大上师的缺点,忽视他们的优点。这样做对我们都没有好处,因为有了邪见以后,就无法正确地看待上师给你任何教诲,这样一来,你就无法百分百吸取上师欲传授给你的知识。

臣服听起来像是把自由拱手让人、偶像崇拜,其实不然。因为你把自由暂时交托给一个可以教导你获得永恒的自由解脱与快乐的人,那个人就是你的上师。

在你检视、观察和认定上师以后,臣服其实让整个修行道简单容易,因为你只要服从上师的指示,即便不明就里,按照他的指示去做、去修行,成果就来了。因为其中的抗拒、怀疑、邪见等等都减至最低,然后就让你不浪费时间专注在修行之上。
作者: joowon    时间: 2012-7-23 00:28:50

还有哦,有俱德的上师,有带领你走修行路的上师,我觉得肯定让你少走很多冤枉路。

《西游记》的孙悟空就是个例子。如果他有好好带领他的上师的话,就不会大闹天庭以致被压在山下五百年!五百年啊,孙悟空浪费了五百年的时间。如果他一早遇见唐僧或其他俱德上师,应该可以更早成佛。
作者: 壮士一去兮    时间: 2012-7-23 01:36:36

joowon 发表于 2012-7-23 00:28
还有哦,有俱德的上师,有带领你走修行路的上师,我觉得肯定让你少走很多冤枉路。

《西游记》的孙悟空就是 ...

哈哈哈,说到《西游记》,我倒是想起了周星驰主演的那部《仙履奇缘》,想起悟空的前世为了拯救自己所爱的女人,不惜戴起了金刚箍,放下对尘世间一切的眷恋,毅然陪唐僧往西天取经。撇开儿女私情那块不谈,这部小说,不正是一个讲述上师弟子的故事吗?

其实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早已经深深明白上师依止的重要性,所以才有了故事中唐三藏和悟空等弟子的故事。姑且不论吴承恩是不是《西游记》作者,如果不是的话,那历史则会更悠久。就算是吴承恩那个年代,也不完全是受到藏传佛教的影响。

既然如此,又怎会说依止上师是藏传佛教骗人的把戏呢?中国武侠小说中的弟子为了得到师父的真传,吃尽一切苦头,挑水担粪的,不也是一种上师依止吗?为什么这个就广被赞扬呢?
作者: Olivia84    时间: 2012-7-23 02:41:08

壮士一去兮 发表于 2012-7-22 18:36
哈哈哈,说到《西游记》,我倒是想起了周星驰主演的那部《仙履奇缘》,想起悟空的前世为了拯救自己所爱的 ...

说得好!任何一个故事中(无论是虚构的,还是真实的故事)的弟子,不都由低做起,师父说一,弟子不敢说儿;尊师重道,不就是中华文化中美丽的一部分吗?若说上师依止是藏传佛教独有的骗人把戏,那也太武断了吧!

而那些师父,总是严肃严苛,近乎绝情地对待弟子,实际上确实爱之深,则之切。这跟藏传佛教的上师,以“愤怒像”和“慈悲像”来教化弟子又有何差异呢?

我想那些抹黑藏传佛教上师的人,一,是不了解实情,不做深思;二,便是认为这种修行的苦难是毫无意义的。因为他们既然可以接受武侠小说里师父的刁难,或是日常生活中拜师学艺时,师父给的百般刁难,却无法接受能够让你证得成就的一点儿小困难……这是不懂珍惜的表现啊!
作者: 雄登迷    时间: 2012-7-23 05:04:11

    只要具备这三种中的一种,都是真正的上师,也就是密法中所说的「不可违背的上师」。
     不只在密法,其实在所有的佛法里,上师都很重要。释迦佛时的罗汉们,若是没有佛陀,罗汉们不可能成就,即使是菩萨,没有上师也不可能成就。其次,我们无缘亲自聆听佛陀的教导,只有去学习他留下的佛经教育,可是浩瀚的佛经,我们很难全部翻阅,更谈不上领悟其中的内涵。遇到问题去翻阅佛经,远不及请教上师来的方便和快捷。而且,佛陀教导的八万四千种法门,是针对不同根器的众生而宣说的,内涵是非常深奥微妙广大,一个凡夫想透过大藏经来理解佛陀教法的涵义,那真是相当的困难啊,所以,需要有上师教导我们,引导我们,真正能够让我们在这个时代,对佛陀的教育产生信仰,并透过教义感受到佛陀的加持,再经由修行而有所成就的来源,就是上师了。
作者: joowon    时间: 2012-7-30 00:16:40

本帖最后由 joowon 于 2012-7-30 00:18 编辑
壮士一去兮 发表于 2012-7-23 01:36
哈哈哈,说到《西游记》,我倒是想起了周星驰主演的那部《仙履奇缘》,想起悟空的前世为了拯救自己所爱的 ...

"中国武侠小说中的弟子为了得到师父的真传,吃尽一切苦头,挑水担粪的,不也是一种上师依止吗?为什么这个就广被赞扬呢?"

这句说得好!证明了自古以来,还有古今中外,都不乏依止上师的例子。其实不仅在寻求真理、练武的路上要老师和上师依止;在其他领域比如学艺术的,不管是绘画、小提琴还是烹饪的,即便来到21世纪电脑时代,你举举看,那一门是不需要拜师学艺的?

拜师学艺一点都不老土!为什么?因为如果有人可以把20年的经验传授20天给你,可以在你身旁指点你,给你纠正,不让走冤枉路,为什么不依呢?有高速大道给你跑的话,只要按照指示牌去拍,你干嘛要去走杂草遍布,还有饿狼出没的小路自讨苦吃呢?

有些东西你碰碰钉子让你知道个中滋味也不算坏,但是曾经爬上巅峰,从高处看到一切风景、陷阱的高人给你指点的话,又何必非从零做起不可?
作者: joowon    时间: 2012-7-30 00:20:28

"中国武侠小说中的弟子为了得到师父的真传,吃尽一切苦头,挑水担粪的,不也是一种上师依止吗?为什么这个就广被赞扬呢?"

这句说得好!证明了自古以来,还有古今中外,都不乏依止上师的例子。其实不仅在寻求真理、练武的路上要老师和上师依止;在其他领域比如学艺术的,不管是绘画、小提琴还是烹饪的,即便来到21世纪电脑时代,你举举看,那一门是不需要拜师学艺的?

拜师学艺一点都不老土!为什么?因为如果有人可以把20年的经验传授20天给你,可以在你身旁指点你,给你纠正,不让走冤枉路,为什么不依呢?有高速大道给你跑的话,只要按照指示牌去拍,你干嘛要去走杂草遍布,还有饿狼出没的小路自讨苦吃呢?

有些东西你碰碰钉子让你知道个中滋味也不算坏,但是曾经爬上巅峰,从高处看到一切风景、陷阱的高人给你指点的话,又何必非从零做起不可?
作者: 壮士一去兮    时间: 2012-7-30 01:27:14

有高速大道给你跑的话,只要按照指示牌去拍,你干嘛要去走杂草遍布,还有饿狼出没的小路自讨苦吃呢?


我想我们都深受西方科学思维的影响,凡是都要先求证一番,才做定夺。所以现代人已经很难做到真正的上师依止,佛法许多时候都是靠个人感受的,要考证不是不能,但我们智慧有限,恐怕还未取得任何成果,早就放弃了。

这就是常听说的“所知障”吧!要将所学所熟悉的那一套抛掉,像个干净的空杯子一样接受佛法,听起来似乎不难,然而对那些所谓受过高等教育者来说,却是最不容易做到的。
作者: 壮士一去兮    时间: 2012-7-30 01:34:24

说到“所知障”,我想以下内容也许大家都不会觉得陌生

在佛教中对所知障的解释一般指:执着于所证之法,而障蔽其真如根本智。

通常影响我们对事物有全面认识的有这样几种“烦恼障”:
见(认为所见一定是真)
疑(受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疑惑和疑虑)
无明(不通达真理与不能明白理解事相或道理之精神状态)
爱(情感觉受导致各种爱)
恚(指恨、怒、愤)
慢(傲慢)

因为烦恼障的产生,障碍我们如实知道事物本具的真如法性,造成我们对事物有偏见、断见、歧见、妄见等等的产生,因此形成了我们的“所知障”。所以所知障又被称作智障、智碍。


嘿嘿,可见根据佛教的说法,我们都是智障的。
作者: joowon    时间: 2013-3-17 22:44:53

说到上师依止心,要跟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我觉得挺有趣的,特别是它用这个轻松有趣的故事来表达“不要对上师有既定的看法——上师就应该是这样那样的。弟子就应该要这样那样的” 的既定看法把上师所能对弟子/你采用的训练方法给锁死了,页把上师该如何对待你的方式给锁死了,进而局限了上师能帮助你的方式和程度。

《普贤上师言教》里工布奔的小故事也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在西藏工布地方有一个单纯的人,叫阿奔。一次他去拉萨朝拜觉沃佛。到大昭寺的佛殿时,其他人都走了。他又累又饿,看见供桌上的食品和酥油灯,心想:觉沃仁波切是把这些糌粑团蘸上灯里的酥油吃的,为了让酥油不凝固才点火,好吧,我也照着他的样子吃点儿东西。于是,他把糌粑食子蘸上酥油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吃完后,看着觉沃佛像说:“神馐被狗叼走了您也是笑眯眯的,酥油灯被风吹动您还是笑眯眯的,您真是一位好上师。我的这双鞋托您保管,我转绕您一圈就回来。”说完把鞋脱下来放在觉沃佛像面前,自己转绕去了。

    香灯师回来,看见佛像前的鞋准备扔出去。这时,觉沃佛像开口说话了:“这是工布奔托我保管的,不要扔掉。”

    那个工布奔回来取鞋时,又说:“您真是一位好上师。明年请到我的家乡来吧。我会准备好酒菜等您。”觉沃佛像说:“好的。”

    工布奔回到家里对妻子说:“我已经邀请了觉沃仁波切来做客。不知道他什么时候来,你记着点,常去外面看看。”

    第二年某天,他的妻子去河边提水,在水中清楚地显出觉沃的影像。妻子立刻跑回家告诉丈夫:“那边水里有一个人,是不是你请的客人呀?”他马上跑去看,果然看见水里现出觉沃仁波切。他认为觉沃落水了,奋不顾身跳进河里救人,还真的把觉沃拽了上来,于是他高兴地拉着客人往家去。

    在工布奔简单的心里,觉沃佛像不是“和佛一样”,而就是佛本人;佛也不是几千公里以外生活在古代的一个印度人,而是近在眼前、能跟他说得上话的一位上师;上师不是在天上飞来飞去、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供佛的食子不是摆样子的,上师出门也会遇风雨,过河不小心也会落水需要人搭救。阿奔真心恭敬、喜欢觉沃仁波切,否则像他那样对礼节、应酬完全没有概念的人,不会张罗着请上师来家里做客;而他恭敬、喜欢上师的原因,不是上师有名气、有神通,而是“神馐被狗叼走了您也是笑眯眯的,酥油灯被风吹动您还是笑眯眯的,您真是一位好上师”。阿奔心里没有成见和假设,假设自己是信徒,假设信徒应该如何对上师,假设上师应该如何反应和表现。他不懂这些,只是那么单纯而坦白地来到上师面前,打心眼儿里亲近上师。

作者: 灵隐者    时间: 2013-4-11 16:57:54

佛陀教导的八万四千种法门,是针对不同根器的众生而宣说的,内涵是非常深奥微妙广大,一个凡夫想透过大藏经来理解佛陀教法的涵义,相当的困难。通过上师来教导,就方便和快捷了。在密乘中,弟子的一切功德皆是由于上师而生起的。上师在日常生活能够很好的把佛法以最简易的方法解释给我们听。 上师把释迦牟尼所教导的佛法,传承下来。
作者: mandrava    时间: 2014-1-25 14:43:36

你想要去一個陌生的地方,必須要找到一個嚮導,這樣才能省時省力,快速地到達目的地。修行是生生世世脫離苦海的大事,更需要一個在修行上有修有證的人的引領與指導,否則,自己摸索,道聽途說,盲修瞎練,會讓你失去今生解脫的機會。

所以,對一個真心渴望解脫的人來說,依止一個具德的上師是十分重要的。




欢迎光临 多杰雄登 (http://xiongdeng.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2